益生菌怎么吃才有益?
益生菌是定植在人體內的一類活性微生物,在人體腸道系統內占70%以上,與有害菌及中性菌一起,共同構筑了腸道的微生態系統,守護腸道的微生態平衡。
但是,隨著年齡的增長、環境污染、使用抗生素等各種因素,體內的益生菌數量會不斷減少。因此,我們必須補充。但是,補充益生菌,并不是可以肆無忌憚的隨便補充,有幾條補充的注意事項,您一定要明了。
1.注意菌種保存
益生菌是一類比較嬌弱的微生物,大多不耐高溫,當溫度超過40℃時,菌種的活性便會降低并不可逆。為了保證益生菌的活性,當室內溫度高于20℃時,建議放冰箱冷藏保存。有些袋裝粉劑的益生菌,開封后如果沒有吃完,應該立即封口放冰箱或者丟棄,以免有害菌入侵,影響效果。
2.把握好食用時間
除了對溫度比較敏感外,益生菌對胃酸依然很敏感,正常胃酸PH值為1.8左右,這樣的環境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。因此需要在胃酸濃度較低,即PH值相對較高的時候服用益生菌。
一般認為餐后食用比較好。據國內外研究得出,新生兒(28天內)空腹胃酸PH值為2.3左右,1歲以后PH值為1.9左右,成人胃酸PH值為1.8左右, 較低的胃酸PH值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。同時,傳統認為嬰幼兒空腹時的胃酸PH值為4-5,但是已經接近成人水平,空腹時由于饑餓和受到食物誘導時,中樞神經會“指揮”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,這樣的環境顯然是不適合益生菌生存的。此外,早上剛起床時分泌的胃酸較少,但是能否達到適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,還沒有找到理論依據,尚有爭論,因此,不建議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,最好是餐后食用。并且不建議和飯一起吃。因為進食后食物對胃壁的刺激,中樞神經進一步指導胃酸分泌增多,在胃部消化的初期,胃酸分泌逐漸達到高峰,因此在吃飯時補充效果也不好;至少在餐后半小時或1小時后攝入益生菌,此時已經達到了飽腹感,胃酸的分泌有所減少,加之此時食物還在胃中,可以中和胃酸,PH值有所升高,大大減少了對益生菌的破壞。
3.注意益生菌的沖調方式(固體沖劑類)
用溫開水沖調,水溫不能超過37攝氏度,避免高溫殺死益生菌。
4.服用抗生素2小時后再食用益生菌
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殺死益生菌,服用了抗生素后2-3小時再吃益生菌較合適。服用了抗生素后,補充益生菌可以降低抗生素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。
5.選對益生菌菌種
益生菌種類繁多,每種益生菌的作用都有其特殊性,且人體不同的部位對益生菌種類的需求也不一樣。
調理便秘:盡量選擇含有雙歧桿菌的益生菌,雙歧桿菌可以到達大腸并定植促進腸蠕動,幫助排便效果更好。
過敏體質者:選擇含有羅伊氏乳桿菌、鼠李糖乳桿菌的益生菌,這兩種菌在改善過敏性體質方面效果更佳。
乳糖不耐受:選擇含有嗜熱鏈球菌的益生菌,這種菌可以直接分泌乳糖酶,且定殖于小腸的上半部分,對緩解乳糖不耐受有更好的效果。
促進營養吸收:選擇兩歧雙歧桿菌、干酪乳桿菌,這兩種菌可以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。
6.復配組方效果更好
不同菌種及不同菌株功效各異,互為強化與補充。只有當多種菌種相互配合時,才能構建完善的腸道防御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