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,傳統中醫怎么說養生?
夏季,我們的日常之道
夏季,我們應該注意什么?

●夏天包括長夏在內。
●長夏一般指陽歷的七八月份,陰歷的六月份。
●長夏屬土,而脾也屬土;長夏的氣候特點是暑濕,暑濕與脾土關系最為密切。長夏季節陰雨連綿、潮濕,人最易出現脾虛濕困。
一、夏季養心,夏季與五臟的心相應,氣候炎熱,汗液外泄,易耗:傷心氣,所以夏季要重視養心。
二、夏季健脾,長夏多濕多雨,與五臟之脾相應,而脾喜燥惡濕,因此此時最易傷脾,故夏季養生應重視健脾。
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:在盛夏防暑熱之邪;在長夏防濕邪;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,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,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。《黃帝內經》里所指出的“春夏養陽”,也就是說,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,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。1、稍多食苦味,酸味,適當攝入辛味、咸味。
2、清淡素食,少吃油膩。
3、勿令太飽。
4、適量進食溫熱飲食。
綠豆湯
夏季當推綠豆湯。綠豆湯止渴消暑,是中國傳統的夏季解暑飲品。另外,綠豆湯中還可以加入少量冰糖食用,更加好喝。
冬瓜湯
冬瓜性寒,能清降胃火,養胃生津,使人食量減少,促使體內淀汾、糖轉化為熱能,而不變成脂肪。同時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,久食可保持皮膚潔白如玉,潤澤光滑,并可保持形體健美。最重要的,冬瓜還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。夏季多吃些冬瓜,不但解渴消暑、利尿、還可使人免生疔瘡。
冬吃蘿卜夏吃姜
由于夏天炎熱,人們習慣貪涼,喜服寒涼之品,夜間又感受夜寒,易產生暑濕,影響脾胃,所以夏季人們胃口不好,少食厭膩。針對這種情況喝一點姜湯或做菜時多加點姜,即可散寒祛暑,增進食欲;又可以解毒殺菌,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古曰:散氣用生姜,下氣用萊菔(蘿卜子),可見古人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。 
生姜雖然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,但夏季服用也應該適可而止。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,如果空腹服用,或者一次性服用過多,往往容易給消化系統造成很大的吸收壓力,引起口干、喉痛、便秘等諸多癥狀。
夏季食酸
醋是很好的選擇。醋有“瀉肝、收心、補肺”的功效。現在研究認為,醋有抑菌、殺菌,緩解疲勞, 舒暢心情,增進食欲的作用。夏季是各種細菌滋生的季節,做菜時加點醋,不僅可以使菜肴味道更加鮮美,還能有效殺死食物及體內的細菌,提高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。醋是人們夏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