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6月,當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時,整個科學界都為之轟動,人類全部遺傳信息的破譯,使人類對自己的認識將愈發深刻。但隨后從發表的有關生命科學的論文來看,當一些科學家研究基因工程、克隆時,更多的生命科學家的研究卻指向另一個以前被忽視的領域——腸道菌群中益生菌的研究。這些研究發現,不同腸道微生物的結構和組成影響著人體的營養物質加工、能量平衡、胃腸道發育、免疫功能等眾多重要的生理活動。
從人類出生的那一刻起,腸道菌群就在調節機體新陳代謝、維持人體健康和疾病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。由此腸道菌群已被研究者視為人體又一“隱藏的器官”,人體第二大腦(腹腦),其重要性可與肝和腎等相比。正常情況下,成人腸道菌群重量約1Kg,編碼330萬個特異基因,是人類基因組編碼基因總數的100~150倍,腸道菌群逐漸被認為是連接基因、環境和免疫系統的重要紐帶。所以腸道菌群又被稱為人類的“第二基因組”。腸道菌群很復雜,依賴現有的培養技術,已知細菌所占比例還不足總數的10%,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、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升入研究。繼“人類基因組計劃(HGP)”后, 2007 年美國首先提出“人體微生物組學計劃(HMP)”微生物組學計劃以來,腸道菌群研究已經成為了一大熱點話題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,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多種慢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,使科技界、醫學界和科普界都對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并一致認為: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菌群的構成,服用對身體有益的益生菌,對人體的健康會產生十分正面的作用,同時也會對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幫助。
隨著人們對益生菌知識了解的日益增多,益生菌及其相關產品(酸奶、乳酸菌飲料、發酵乳、益生菌菌粉)的大量研發,益生菌保健食品和益生菌藥品越來越多地進入百姓的生活中。由于益生菌的研究領域跨越食品科學、微生物學、醫學、營養學、免疫學和腸道健康科學等多個學科,消費者雖然對益生菌產品逐漸認可,對于關于益生菌的知識也有一定的檢索和學習能力,但要較全面了解益生菌還需要一個過程。益生菌的研究已引起科技界、產業界的格外關注,益生菌產業已迎來了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“百家爭鳴”的時代。益生菌作為常見保健食品的原料,近年來發展快速,不斷有關于益生菌與健康的國際研討會的召開,這進一步推動了益生菌研究、學術交流與產業的發展。文章內容摘自——周晴中編著《益生菌 人類健康的使者》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268341 Second.
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
日本大胸爆乳交在线观看
天天插播综合网
欧美日韩一卡二卡三乱码